|
|
|
画家王志勇的山水情结-16877太阳集团 王志勇,河南沈丘人,现任中国中部书画院副院长,中原龙子湖书画院院长。六岁学画,至今已走过53个春秋。虽出身布衣之家,但从幼年始,便酷爱画画,且有较高的天赋。上小学时,从家里找到一张黄表纸,比葫芦画瓢画了一张《荷花图》,惟妙惟肖,形神兼备。六分钱卖给村里一个喜欢收藏的人,巨大的成就感使他走上了画画之路,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。 上世纪七十年代,绘画方面的书籍十分匮乏。他把连环画《三打祝家庄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大名府》、《林冲雪夜上梁山》、《铁道游击队》等,拿来作为摹本,反复临摹,得取要义,寻求灵感,以资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艺。八十年代改革开放,他走出了自己的家乡,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天津,城市的文明一下子点亮了他的心灯。城市的海报、宣传画册、书报杂志上的各种绘画都成了他的摹本。极大丰富了他知识视野,他去垃圾场、废品收购站到处搜集他所需的“绘画摹本”,人送外号”破烂大王。”他不舍昼夜,潜心治学。他的绘画技艺从临摹到创作发生了质的变化。 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。 2010年他来到黄山。他一下子被黄山秀美的风景所陶醉。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,耸立入云端。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,能腾云架雾,悠悠然然的。那些陡峭的山峰。危峰兀立,怪石嶙峋。有的大,有的小,造型别致,有的像人,有的像怪兽,有的像物品,非常有趣。他对黄山的奇松更为情有独钟,在黄山的山顶上,陡崖边,滑坡处都有松的身影,它们的潇洒,挺秀,优美,遒劲......他被祖国的大好河所吸引。他坐在黄山上心潮澎湃,激动不已。山水画的创作从此开始。 他经常在名山大川中写生作画,捕捉山的精神气,探索“光”与“墨”的变幻,后又拜山水画大师张培华门下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。 (王志勇在河南四通书画院) 王志勇的山水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、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,其艺术语言集中体现在浑厚深邃、静默灵动的美学表现中。《峰峦耸秀》和《井岗瀑布》两幅作品,将诸多绘画元素与艺术语言高度统一,他将将各具象征意义的桥、船、松柏、山、宝塔等汇成一幅美好河山的胜景,传达出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。 纵观王志勇的山水作品,多以“黑”、“满”、“崛”、“涩”为特色。多用焦墨和泼墨。 (井岗瀑布图) 他画山着意强化了山体平面感,更显其顶天立地、高大雄浑;远景以疏简的笔墨勾勒出群山延绵的气势宏大,突出空间与意境之深远。画面结构极为单纯、笔墨极为丰富,一座座、一层层的山峦化为更加整体、宏伟的山峰,气势磅礴、意境广阔,壮景与词意相互呼应,雄沉壮阔。 王志勇的《如意人家》一画,没有高山大壑,而是一种清幽宜人的山居环境。烟岚环绕,清爽湿润。中景与近景、远景树木茂密,相互呼应,有着异常丰富的层次。画家是在题材和画法上都受到种种限制的情况下,从不自由中求自由、求丰富、求变化、求节奏、求深厚、求意境、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表现。画面大部分空间时而山体裸露、时而树木葱郁松润欲滴,以及密集错综的礁石、奔涌的溪流等等。他的山水画中对山体塑造的饱满、结实、紧凑的特征。而在层层渲染的红、黄、緑色山林中,处处都有令我们眼前一亮的神来之笔,如近景处表现溪水活脱出挑的“飞白”;“留白”的村落;宛如山体高光、反光的“挤白”以及游移在远山间的氤氲之白,画家巧妙地制造出强烈的对比,通过几处亮点串联成画面的观赏线索。从“对景写生”到“对景创造”他倾注了很大心力。 (如意人家图) (红船精神图) 《层林尽染》最大特色不在黑满崛涩,而在“险”。首先是造势之险。李白有诗说:“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”用以概括王志勇此幅画作,正是妙契天然。山势之险,完全出以皴擦勾勒,又加以云蒸霞蔚,不可谓不独具匠心、别开生面。其次,情势之险。从山与瀑布的极度大小对比中,令观者顿感情势之极险。 (层林尽染图) 王志勇的这幅《层林尽染》一扫凄迷云间派之朦胧,成功地描绘了一幅高山晴岚的迷人景象,令人耳目一新。图中山峰墨色点染浓密而厚重,山涧溪流潺潺,房舍隐现,诗情画意尽显其中。近景,一处溪流,杂树枝叶茂密。远景高山矗立,状若卧虎,气势磅礴。山间描绘白雾缭绕,云蒸霞蔚,从上至下,贯穿画面。整幅画面山严凸起,灌木丛生,芳草簇簇,瑟瑟有声。山石树木的笔墨浓润,比较放纵随意,红色层层加重,红而晶莹,并富有层次感。全图笔势苍劲,墨色浓重,光感强烈,层次分明,水墨蓊郁,能够将深山巨壑幽邃之致渲染于纸上。 著名画家李可染说:“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。有了意境,没有意匠,意境也就落了空。”王志勇的山水画,苦心经营意匠。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。 |